欢迎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害预警模型在葡萄霜霉病上的发展和应用--王慧
2021年05月28日 13:56  浏览次数:1093

大家好,我是植病研究室的王慧,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植物病害预警模型在葡萄霜霉病上的发展和应用。

植物病害预警源于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基于现在和过去的病害流行系统信息,对病害发展趋势或未来状况进行推测和判断,目的是为了决定应该采取何种正确的防治决策。主要针对易于大爆发和大流行的病害进行流行规律和病害发生预测的研究。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由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葡萄上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会危害新梢、花穗和果实。葡萄霜霉病起源于1862年北美,1878年在法国第一次报道了葡萄霜霉病的发生,随后葡萄霜霉病席卷了欧洲多个国家,造成了不可估计的损失,如1915年,葡萄霜霉病造成法国葡萄产量减少70%以上。在1910年左右,匈牙利就开始了葡萄霜霉病的侵染期研究,随后,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及澳大利亚等国也建立了葡萄霜霉病的喷药警报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作物病害预警系统在研究和应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积累。比较成熟的预警系统有美国康奈尔大学Park教授研发的DMcast模型和意大利圣心天主教大学Rossi教授提出的葡萄霜霉病初侵染模型。这两个模型均基于植物、病害、天气三要素的关系,通过模型的构建,再现了病原菌成熟到孢子侵染叶片并显症的过程,挖掘了气象因子在病原菌能否成功侵染植物中扮演的角色。利用田间小型气象站对田间各气象因素的监测,来实现葡萄霜霉病发生的预警和预报工作。随着物联网和信息化潮流的推进,利用大数据监测和计算机平台工具,植物病害预警系统成为植保领域具有活力的新兴边缘学科。我国的研究学者也纷纷提出了建立全国重大植物病害预警信息系统的构想,并在马铃薯晚疫病、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等植物病害上深入开展并成功开发了相应的病害预警系统。在葡萄霜霉病预警上,我国主要以霜霉病的发生规律为研究对象,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辽宁、云南、宁夏、湖南等地,京津冀地区相对更少。为响应国家绿色防控和农药减施方针,构建可在京津冀地区应用的葡萄霜霉病病害预警模型将成为我工作的内容之一。主要的工作内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将国外已成熟的模型引入,评估其可用性和准确性;(2)考虑我国葡萄种植品种繁多,鲜食葡萄大多种植规模较小且为避雨模式种植,将模型的应用对象主要锁定为酿酒葡萄,并以赤霞珠、梅鹿辄、马瑟兰和霞多丽品种为主;(3)在开展模型构建工作时,除了传统的“三面体” 要素外,还应考虑农药施用后对模型预警结果的影响,在传统的用药关键期防治技术上,增加基于模型预测结果的最佳施药期,在病害未发展起来时及时遏制病原菌侵染的大爆发,将病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水平。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收听。

撰稿人:王慧;审核人:秦文韬;部门:植病研究室

Copyright © 2015 - 202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京ICP备1303835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