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瓢虫饲养技术优化以及异色瓢虫色斑多样性解析--肖达
2020年08月11日 16:36  浏览次数:966

各位同事,下午好!

我是来自应用昆虫研究室的肖达,很高兴能借助植言植语广播站的平台和大家介绍一下我的研究工作。自2014年来所工作以来,我主要围绕捕食性瓢虫饲养技术优化以及异色瓢虫色斑多样性解析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首先介绍一下在瓢虫饲养技术优化方面的工作,我所在应用昆虫研究室多年来围绕天敌昆虫种质资源采集与驯化,人工繁育技术,产品包装及应用释放技术等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主要以增加产能、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研究目标,从捕食性瓢虫产品的生产、贮藏和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 在增加产能方面,比较了七星瓢虫在红、蓝、黄、绿四种饲养容器内的产卵量和孵化率等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红光环境下七星瓢虫的产卵量显著增加,且子代孵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本结果为改良人工饲养七星瓢虫的环境条件提供了技术参数。在瓢虫产品收集和包装环节,根据瓢虫的产卵习性,研究发明了一种圆锥形纸筒,该装置的应用可以提高瓢虫卵的产品质量和收集效率。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农林害虫时,要在释放之前积累足够的数量,然后根据害虫的发生危害时期进行贮藏期调控。天敌昆虫低温贮藏适合度是其规模化生产应用中至关重要的因子。我通过比较孵化率和子代生物学特性,研究了七星瓢虫卵在低温贮藏条件下种群适合度的变化,确定七星瓢虫卵的最佳贮藏温度是11℃,该条件的应用使产品的贮藏期增加7天,有效的延长了商品的货架期,进而增加产品的运输距离。

接下来介绍一下异色瓢虫色斑多样性方面的研究工作:异色瓢虫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体系中作为高效的生防因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又以体壁色斑变化繁杂而闻名,其在自然选择进化中繁衍出丰富的表现型势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我主要以捕食能力和黑化途径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异色瓢虫产生色斑多样性的生物意义和生理机制。首先研究了黄底型和黑底型异色瓢虫在不同温度和光周期环境中的捕食能力差异,结果表明在低温和短光周期条件下,黄底型异色瓢虫捕食能力均显著高于黑底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异色瓢虫色斑多样性的生物进化意义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制定特殊环境条件下异色瓢虫的释放技术提供数据支持。

异色瓢虫鞘翅色斑多样性是黑色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分布范围与布局的更动引起的,这与其黑化过程中鞘翅内部体液中的酶有相关性。为此我利用基因沉默技术(RNAi)从分子水平解析了异色瓢虫黑化途径, 研究表明多巴胺黑色素合成途径是异色瓢虫黑化的主要途径。首次发现黑色素的前体物质多巴胺在异色瓢虫蛹期合成并贮存在上皮细胞中,黑化过程开始后在酚氧化酶的作用下转化成黑色素。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异色瓢虫黑色素合成的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研究工作,感谢您的聆听!

来源:植环所广播站

Copyright © 2015 - 202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京ICP备1303835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