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食用菌菌种质量检测技术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8日 09:00  浏览次数:

食用菌是我国第五大农业产业,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全球占比76%,是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食用菌同其它农作物一样,菌种即为食用菌生产的“种子”,是整个食用菌产业发展基础。菌种质量优劣,制约着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近年来,食用菌产区菌种退化问题日趋严重,导致减产和经济损失。因此,如何保持菌种的优良性状是保障菌种质量安全的首要问题。

食用菌菌种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菌种混乱、品种混杂,异物同名和同物异名现象比较严重;二是菌种纯度下降,由于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引发竞争机制使其遗传物质重组,从而导致农艺性状改变;三是菌株活力减弱,主要包括菌种退化和老化。在菌种质量问题当中,菌种退化和老化是最严重、最突出的问题。食用菌菌种退化和老化目前尚无明确定义,主要表型:产孢量减少和营养生长减弱、子实体发育异常等。

常规食用菌菌种质量检测包括以下三方面:

1.真实性检测

真实性检测常从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三个方面展开,检测菌种名称与其栽培性状的一致性。生理检测方面,拮抗检测是常用的方法。待检菌种与标准菌种呈现出拮抗现象,即表明二者是不同的菌株; 如果没有呈现出拮抗现象, 待检菌种的真实性还需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辅助检测。酯酶同工酶是常用的生化检测方法。相同的菌种遗传背景相同, 其酯酶同工酶酶谱也相同。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SSR、RAPD等指纹图谱检测菌株中的特异性DNA片段,从而对食用菌菌种的真实性进行鉴定。

2.纯度检测

纯度检测包括对菌种是否混有病毒、细菌、霉菌、螨虫、线虫等进行检测。通过体式光学显微镜观察可以快速检测菌种中有无螨虫、线虫等侵染;将菌种分离至PDA平板上25℃培养,即可发现菌株中有无细菌和霉菌侵染;通过电镜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荧光抗体定位技术、生物芯片技术,dsRNA技术或RT-PCR等手段可检测病毒的侵染。

3.活力检测

活力指菌种的生活适应能力和抗逆能力。目前生产上常用的菌种活力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菌落外观、显微形态、萌发和长速、天然基质上的生长速度、耐高温性和一致性六方面的检测。

4.出菇试验

经上述检测后无变异的菌种,还需进行出菇试验来检测其出菇迟早、潮数、栽培周期、产量和产品品质等一系列农艺性状指标 ,从而确保食用菌菌种质量安全。

虽然上述方法能检测出食用菌菌种质量问题, 但仍多以传统经验判断为主,远远不能解决菌种退化和老化问题。我国食用菌是分散的农业栽培模式,菇农缺乏对菌种质量问题的识别能力,或片面追求菌种的价格,导致菌种质量问题频出, 尤其是菌种退化和老化问题。因此亟需加快菌种精确检测技术研究的步伐,完善食用菌菌种质量检测体系,从而保证食用菌菌种质量安全。

图1.食用菌虫害检测

图2. 利用拮抗、酯酶同工酶、生长速度检测食用菌菌种质量

(稿件来源:植环所食用菌研究室

Copyright © 2015 - 202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京ICP备1303835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