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果实采后病害防控及果实保鲜技术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4日 09:07  浏览次数:

采后病害危害:

采后病害引起果实大量变质腐烂,在发达国家10%-20%的新鲜水果损失于采后病害引发的腐烂,而缺乏采后病害防控技术的发展中国家,其腐损率为20%-30%,极端年份高达50%以上;据统计,我国每年鲜果采后损失就高达300亿元,而采后病害的普遍发生是其主要原因。

一些果实采后病原菌不仅能够引起果实腐烂、造成果实色味发生变化而且能够产生毒素,造成产业链食品安全出现问题。譬如,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可以引起柑橘、苹果、梨、桃等果实贮藏期间变质腐烂,同时还大量产生毒素-展青霉素;展青霉素具有影响生育、致癌和免疫等毒理作用,同时也是一种神经毒素,还具有致畸性作用,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导致呼吸和泌尿等系统的损害,使人神经麻痹、肺部水肿、肾功能衰竭。因此,果实采摘之后要进行必要的防病保鲜措施。

常见果实采后病害

果实采后病害目前主要的防控及保鲜技术:

(1)冷链物流/冷藏技术

该技术具有保鲜效果明显优点,全程可以智能化控制,目前从田头到餐桌均可以提供冷藏设备;但该保鲜技术的不足是经济成本较高、推广难度较大,此外对耐低温病原菌和腐烂菌防控效果较差。目前,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中水果、蔬菜大多采用冷链技术进行防病保鲜,国内在冷链物流、冷藏技术和相关设备研究方面支持力度也逐年加大,在果实或蔬菜采后病害防控和保鲜方面应用市场份额也逐步增加。

(2)气体调控

气体调控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果实贮藏期间在密闭环境中气体的CO2浓度来控制果实体生理代谢进而延缓果实衰老以达到果实保鲜目的。其优点为保鲜效果明显;其缺点为所需设备昂贵、应用经济成本高、要求专业人员操作、推广难度较大。在日本果实保鲜市场上有一定市场应用份额,在国内应用较少,主要是应用于附加值较高的水果保鲜如猕猴桃、无花果的保鲜。

(3)化学药剂

施用化学药剂是国内果实采后病害进行防控和果实保鲜的主要手段;该方法优点为有效果、操作简单、应用要求专业化低、容易推广;但缺点是易污染环境、容易产生抗药性等。常用化学药剂手段包括SO2熏蒸、SO2片应用等。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较为低毒、较为安全的化学保鲜剂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

(4)其他方式

植物精油处理、热击处理、打蜡、浸钙处理等。

果实采后病害防控及保鲜技术展望:    

应用杀菌剂防治采后病害和进行果实保鲜是降低果品损失的重要手段;由于化学药剂(如SO2等)在采后果品上逐步禁用,开发采后病害生物源杀菌剂和果实保鲜剂成为近年来国际果实病害防治和果品食品安全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方向和趋势;未来果实采后病害防控及保鲜技术开发更注重于绿色、安全的特点。

酵母菌处理对草莓离体果实灰霉病的接种防控效果

桃采后菌剂处理实验

(作者简介:张殿朋,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果蔬病害和采后病害防治及生防菌剂研发,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资源发掘应用等研究。)

Copyright © 2015 - 202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京ICP备13038350号-7